设置

关灯

三十六 郭先生的身世(第2/2页)

>

三天后,刘家门前的大路上摆了几块木板,几个大酒缸一溜儿排开。



五文钱一斤,或者五斤苞米,十斤土豆也换一斤。



太便宜了,酒又好,还能拿土豆换,谁家还没有个几千斤土豆,连平时不喝酒的都拿土豆换了一斤。



二百斤没到一天换完了。



这场小小的交换行为,看似规模很小,但对靖安县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刘家人不断宣传,开春以后,苞米、土豆、高粱、小麦都可以拿来换酒,有些心思活泛的就想着多种点粮食换酒,再把酒运到外地去卖。又可以从外地买回其它东西再贩卖。



一个良好的经济循环开始了,这一年后来被史学家定为靖安经济腾飞元年。



县城里几个卖酒的直骂娘,这刘家也太欺负人啦,别人家生意没法做啦。



刘大双没管这些,他在琢磨私塾的郭先生,这是个什么人?原来是干什么的?



落魄书生,不像,没有穷酸劲。太平天国的,也不像,岁数不对,四十年前就灭了,苟活到现在,怎么也五六十岁了。捻子,也不太像,身上没匪气。……



到底是干什么的,刘大双决定去摸摸底。



跟孟氏说去找先生学认字,先生单身一人,想带点吃的过去。



孟氏乐坏了,我儿子要学认字了,大仙儿秘诀很快就有了。连忙弄了四个菜,大葱炒鸡蛋,土豆丝,粉条炒肉,凉拌白菜心。



刘大双把菜裝好,提了一小坛酒,姚平治送的几本格物论什么的也带上。



刘玉龙赶车连人带菜拉着,直奔私塾而去。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