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短了0.02毫米。后来,通过精确的卫星测量,人们发现从地球极点到赤道的经度为.9米,而不是麦尚测量的千米。也就是说,1米的标准长度单位比规定长度短0.02毫米。着名科普作家肯·奥尔德曾在《万物衡》杂志上披露,当麦尚回到巴黎时,他发现自己的测量有误,因为他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测量不符。这个错误造成的内疚让麦尚日夜不安,精神濒临崩溃。为了改正错误,他又到野外测量,在测量的途中死于疟疾。
1799年,法国科学家根据测量结果制作了一根横截面为3.5mm×25mm的铂金棒,棒两端的距离定为1m,交法国档案馆保管。因此,这个铂金棒也被称为‘档案米’。这是“米”的最早定义。
1812年,法国颁布了“米制”,并于1837年起在全国推行,使米制首先在法国生根发芽。
公制米一开始并没有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在英国眼中,公制依然是‘法国的公制’,因为它的标准再怎么说也是基于经过巴黎的经线测定的。而且,英国这边的社会情况也并不是很支持在度量衡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法国的贸易和经济已接近破产,但英国却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过分激进的改变必定会损害当下和未来的经济,尤其是,目前的计量体系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坏处。1824年,英国出台了《大英帝国度量衡法》,将从罗马人那里继承的度量衡标准化,而且确定长度的标准方法采用了‘秒摆’法。关于长度标准的确定方法变成了两个体系、两个国家间的较量。经过漫长的研究,英国的学术机构终于在1841年悻悻地宣布,秒摆的精度不足以用来重建长度的标准。子午线法的米才被逐渐接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由于“档案米”变形严重,1872年法国放弃了‘档案米’的定义,根据‘档案米’的长度,采用铂铱合金(90%铂和10%铱)材料重新制作了米原器。当时共制作了31件米原器,横截面大致呈X形。‘档案米’的长度被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两条线的宽度为6-8微米。
1875年,国际度量衡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德、美、俄等17国政府代表共同签署了《公制公约》,同意成立国际度量衡局,承认公制是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最大科学事业。‘米’被确定为国际标准长度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1889年,在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在31个米原器中最接近0℃时‘档案米’的第6号米原器被国际计量局选为国际米原器。规定1米就是米原器在0摄氏度时两条刻线中心间的距离。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长度基准,它被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其余的标尺作为辅助标尺分发给参与国。米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0.1 微米。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对长度计量的定义又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国际米原器必须保持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国际米原器的出现,是人类长度测量技术标准从人体部位的相对量值到实物量值转化的重要转折。”
说了这么多,高建终于停下来,喝了口水休息一下。
“那么,我们现在所用的米,就是从这个米原器来的啰?我们国家的尺和米为什么正好是3倍的关系?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二狗又开始了新的问题。
“为了可以使我国与国际科学界、工商界接轨,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采用国际单位制度的规模和实施条例。国际权威局应邀生产了铂铱合金和镍钢合金原辅材料的标准米器,并运回华夏。1928年,颁布了《计量衡算法》,规定以‘万国公制’为标准体系,并临时以‘市场制’为过渡辅助体系,修改了我国原来的计量体系,强行适应国际单位。规定1公尺为1米=3市尺,1公升=1市升,1 公斤=2市斤。新修订的市尺、市升和市斤和原来旧的尺、升、斤大致相当,这样在引进国际标准单位的同时也适应了人们原来的生活习惯。与公制的转换很简单,使国际单位制逐渐为公众所接受。1949年以后,国际单位制由政府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因此,1米=3尺是人为的规定,并不是巧合。
华夏国不同朝代时,尺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商代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16.95厘米,周代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秦时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汉时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75厘米、三国时期一尺约等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