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6章 唐玄宗出场秀之开元初年的宰相班底(第2/4页)

准朝廷官员与僧人、尼姑、道士交往,严禁民间私自铸造佛像、抄写经文。



这事看着似乎不大,但却关乎国家的赋税收入与财政支出。修建寺庙势必大兴土木,大兴土木势必征发劳役,把国家大量资源耗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其次是杜绝请托之风。申王李成义想把府上的录事阎楚提升为参军,玄宗痛快答应了他。姚崇、卢怀慎认为不妥,力劝玄宗把选任官员的事交由职能部门办理,量才使用。不能因为是亲戚故旧就坏了规矩,重蹈中宗时的覆辙。



玄宗采纳了两人意见,请托之风大为收敛。



五月初三,因年景不好,连年饥荒。玄宗在姚崇、卢怀慎的提议下,罢免了中宗时期设置的员外、试、检校等编外官员。



这些人当年都是靠行贿送礼做的官,啥事不干还要白白领取国家俸禄,免掉一点不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门监魏知古,原本是名小吏,经姚崇推荐得以重用,最终官至宰相,与姚崇平级。姚崇打心里轻视他,奏请玄宗让魏知古兼任吏部尚书,主管东都洛阳官员选任,由吏部尚书宋璟接替魏知古。



这一举措让魏知古深感不满,找茬想要报复姚崇。



姚崇两个儿子都在东都任职,仗着老爸对魏知古有恩,多次托魏知古办事,魏知古添油加醋的报告了玄宗。



一天,玄宗面色从容的与姚崇闲聊,貌似随意的问:“你的孩子品行怎样?现在在哪里任职啊?”



姚崇反应极快,稍一思索就知道了怎么回事,索性实话实说:“臣有三子,两个在东都任职,为人欲望多且行为不太检点。他们一定是求魏知古做了不该做的事,臣还没来得及细问。”



玄宗本来认为姚崇会刻意隐瞒,见他如此实在,不禁面带笑容的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姚崇答:“知古当年寒微,臣曾帮助过他。臣的儿子愚昧,认为知古一定会感恩于臣,所以才敢求他。”



姚崇应答的非常有水平,一句魏知古的坏话也没说,却又把脏水全泼到魏知古身上。玄宗认为姚崇没有私心,反而鄙薄魏知古忘恩负义,将其贬为工部尚书。



其实与你所犯过失相比,领导更加看重的是你是否忠诚!姚崇因祸得福,愈发受到信任。



为了戒除奢靡风气,七月初十,在姚崇、卢怀慎的提议下,玄宗先从自己严起,专门颁诏:“皇帝车辆、服饰,以及金银玩物,由主管部门销毁重铸,供国家、军队使用。各类珠玉、锦绣在殿前焚毁。宫中后妃一律不得穿金戴银。”



十三日,又诏令百官:“朝廷官员所穿衣带、所用酒器、马镫等物品,三品以上可用玉饰,四品用金饰,五品用银饰,五品以下不使准用。妇女服饰比照丈夫、儿子。原来的锦绣,准许染成黑色。从今日起,严禁采珠玉、织锦绣,违令者处以一百杖刑。”



开元三年(715年)三月,北方飞蝗成灾。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只在田地旁焚香设祭,祈求上天护佑。



姚崇奏请玄宗,派御史深入各州县,督导地方官员捕杀蝗虫。



商议时,有人认为蝗虫太多,杀不干净。玄宗也有些含糊。姚崇说:“现在蝗虫遍布北方,河南、河北的百姓都快跑光了,难道我们非要坐等蝗虫把秧苗啃净,也不过问吗!即便是捕杀不绝,也总比养着它们强。”



卢怀慎与姚崇持不同意见,担心杀蝗太多会伤了天地和气。



姚崇急了,大声说:“你不忍心杀蝗虫,难道就忍心让百姓饿死!假如杀蝗真的会招来祸事,我姚崇愿一人承担。”



玄宗采纳了姚崇意见,派出官员督导灭蝗,并定期通报各地灭蝗工作。蝗灾虽然持续多年,但在朝廷以及各地官员的重视干预下,没有造成大面积饥荒。



卢怀慎为人恬淡无为,清廉朴素,不懂得经营产业。所得俸禄、赏赐,全都随手分给了亲戚、故旧。虽身为宰相,寓所却破旧不堪,妻子仍难免饥寒。



姚崇曾因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