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说起来都讨厌,但几千年过去也没有消失,足以说明这种行为存在的合理性。
一个身处权力顶峰寂寞而又冷清,茫然四顾无人可交心的领导,身边再没几个有眼力价、会吹吹拍拍的人围着,这领导当的还有啥意思!
德宗也将目光锁定在了几个民愤较大的前朝“身边人”上。
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是代宗提拔起来的能臣,在征缴租赋上很有些过人之处,原与户部尚书刘宴分掌天下财赋,但他急功近利,对百姓盘剥太过,甚至为了不让朝廷减免灾民租赋,影响到他的所谓政绩,竟不惜两次欺瞒代宗,影响极为恶劣。德宗先是把他调整为太常卿,让吏部尚书刘晏兼任度支使,后又将他外放为晋州刺史。
刘晏进一步完善经济能臣第五琦提出的榷盐法,通过食盐专卖获利,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基础上,当年税收增长近十倍。
兵部侍郎黎干(副部级,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看职务像是带兵打仗之人。但此人却并非行伍出身,也从没带过兵,而是以左道方术得以入职。他精通阴阳五行,会观星望气,有辩才,善于察言观色,肃宗、代宗两任帝王对他都很认可。
他在担任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时政声不错,后来攀附上了大宦官鱼朝恩,升为刑部侍郎(副部级),鱼朝恩伏诛,他坐罪贬到外地当了几年刺史。之后因京兆尹位置空缺无人可用,朝廷想到了他,把他调回长安二度出任京兆尹。
可能是外放这几年让他悟透了官场,上任后他不再琢磨什么政务,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到捞钱与结交权贵上,与代宗宠信的大宦官刘忠翼打得火热。两人以捞钱、捞权为目的狼狈为奸、里外呼应,为了把利益长期化,竟把主意打在了皇位上。
前面讲过,德宗母亲沈氏在安史之乱时离散。安定下来后,代宗将感情转移到了贵妃独孤氏上,并和她育有一子,韩王李迥。所谓爱屋及乌,代宗对这个小儿子也很喜爱。
黎干与刘忠翼揣摩上意,想把韩王李迥扶持为太子,这样他俩就有了拥立之功,而且韩王在深宫长大,没什么见识,比德宗好操控。
至于两人在背后鼓捣了些什么阴谋,史书中没有记载。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筹划出个所以然,身体一直不错的代宗突患重病,仅用十八天就驾崩归西。
德宗即位后,两人仍贼心不死,居然还在刘忠翼家中密谋,结果遭人举报,黎干、刘忠翼被判终身流放,走到蓝田赐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处理完这两个贪污犯兼阴谋家,德宗又盯上了宦官。
代宗是由大宦官李辅国拥立登基的,因此对宦官非常优待。这个特殊群体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得不提的一笔,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宦官虽然没什么文治武功,但也确实通过遗臭万年实现了留名青史。
宦官是皇帝身边人,某些程度上代表皇权。宦官专权并不是他们本身有多大能力,而是皇帝赋予给他们多大权力他们就能释放多少能量。
他们就是供皇帝使唤的奴才,眼里只有皇帝一人,“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是宦官的真实心声。
因此,在皇帝危难之际,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文臣武将无法比拟的忠诚。皇帝瞧不起他们,却又离不开他们。
总的看,唐朝中、晚期的宦官比起东汉与明朝来说,对社会的危害远没有那么大,这也许是因为中、晚唐时期的政治架构过于复杂,内有文臣、外有藩镇,宦官只能与皇权紧密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生存,根本没办法做到东汉、明朝那样把皇帝完全架空、为所欲为。
代宗培养的最大宦官是鱼朝恩,鱼朝恩牛到什么程度!一度让傲慢如宰相元载、打仗如名帅郭子仪这样的顶级大佬都退避三分。
宦官奉命到各地传达圣谕,是可以公开向地方官员索要钱物的。曾有一次,代宗因某个妃子表现不错,派一名宦官到该妃子家里予以嘉奖。回来后代宗向宦官了解情况,她家给你多少钱啊!宦官回答没多少。代宗很生气,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很大侵犯。这名妃子吓得立即把自己的小金库拿出来给了这个宦官,请他美言几句,这才没有引来天子之怒!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