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秀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感觉这种老式键盘在自己快速的敲打下都要冒烟了。
他深知《青春三部曲》的主要受众是底层民众、迷茫的上班族、学生,以及家道中落的中产阶级。
因此要博得他们的好感和共鸣,就得接地气,不能像其他作家,譬如大岛光那样,站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位置,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用繁琐沉闷的文字来抨击这个社会。
抨击批评有用的话,首相官邸的那批人和掌握经济的财团早就完蛋了!
所以他要延续村上春树的风格,用孤独的青春恋爱故事来反映这些读者的人生,在“寻找”的主题中为他们找到自我救赎的意义。
北川秀前世就专门研究日本文学,自己也看了不少,亲手写可能无法达到什么高度,但以读者身份去代入,能轻松感知到那些受众们的想法和需求。
洋洋洒洒写了近3000字,他这才满意的停下手指,然后盯着分辨率不是很高的屏幕又修修改改,争取明天就交给斋藤玲奈,让增刊快点发售。改完增刊序言后,满意的点击了下保存。
北川秀扫了眼新买的座钟,才晚上10点,便又点开《寻羊冒险记》,笔耕不止,继续为了自己的稿费辛勤劳作。
文抄公和那些作家不同,又不会真的卡文什么的,他可没兴趣一边抄书一边哀古伤今,犯什么文青病,能尽快赚到手的钱不赚,那不是有病?5月20日下午。
在沉寂了一个上午和一个中午后,丸善·丸之内书店彻底被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读者给挤爆了。
不久前有小道消息称讲谈社要给《且听风吟》出版精装文库本,一时间各种舆论声四起,有期待有质疑有讽刺。
在石原慎太郎这位老牌“文豪”亲自下场diss后,风潮已经渐渐往不利于北川秀的方向而去。
也是这个时间点,讲谈社台柱级作家大岛光强势归来,一篇毁誉参半的《1973年东京往事》把文学界流量吸了个精光。
就在这种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讲谈社会对北川秀采取保护性措施,让他在这种旋涡里悄然隐匿,等风头过去再露面。
不料讲谈社又玩了一波大的。
几天前《群像》编辑部突然对外宣告,要在《且听风吟》精装文库本发售的20号当天,为1995年5月号的《群像》增刊。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增刊内容是北川秀的新作《1973年的弹子球》,且该作已经被确认,是《且听风吟》的正统续作,整个系列被命名为《青春三部曲》。
这系列名听起来像是大众文学市场上的三流言情小说,实在很难让人把它和颇为严肃的纯文学联系在一起。
消息爆出后,明显能感觉到文学界内外人士都被讲谈社和北川秀震惊了一把。
不说他们逆潮流而上的行为,《且听风吟》四月份才获奖见刊,不到一个月,续作就安排上了?
这北川秀到底是人还是码字机器?
他难道不用构思,采风,寻找灵感的吗?因此宣告出来后,很多人愈发觉得讲谈社是在炒作和商业运作,并且觉得北川秀新小说名里也有“1973年”,就是为了蹭大岛光新作的热度。
1995年的讯息传播速度不快,这些东西先是在文学界内滚了一圈,缓缓落地到真正的广大读者身上时,已经是19号晚上和20号早晨了。
20号清晨,1995年5月号《群像》增刊和《且听风吟》精装文库本被一同摆上书架。
因为首次刊印只有1000册,只有东京市区的几家大书店,以及和讲谈社有密切合作的部分书市、书城才能看到《且听风吟》实体书。
而在东京最大,最豪华,客流量也最多的丸善·丸之内书店的头台位置,则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奇景。
1995年5月号《群像》、同期《群像》增刊和《且听风吟》被摆在了一起,同时销售。
上午和中午,来书店的客流量还挺正常,大部分读者的目光聚焦在《新潮》、《文学界》这两本纯文学杂志上。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