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章 公车上书(第2/3页)

了一篇长达一万八千字的鸿篇巨制,这篇文章可谓是他们的心血之作。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暂且将其称为“上今上皇帝书”。尽管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它无疑是一个响亮而引人注目的名号。



这篇文章简直长得令人发指,就如同那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般,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尽管如此,却又不得不去写它。这究竟是为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联络到更多的举子,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有为和梁启超心里非常清楚,若想让皇上对他们的意见予以重视,若想让国家重新焕发生机与希望,单凭他们二人的力量绝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唯有团结更多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



于是乎,这二人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撰写了这篇洋洋洒洒长达万言的文章。这篇万言书内容丰富至极,其中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建议,而且每一条建议都考虑得极为周全,可谓是面面俱到、丝丝入扣。



果不其然,他们的这番努力并没有白费。当这篇万言书一经发布,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轩然大波。18 省的举子们纷纷闻风而动,积极响应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号召。短短时间内,竟然有多达 1200 余人联名签署了这篇万言书,其场面之壮观,简直比现如今的网红打卡还要热闹几分。



这些举子们一个个都像是被打了鸡血一般,情绪异常亢奋,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表示出了极高的热情与支持。在他们眼中,似乎已经看到了国家复兴的曙光,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们请求光绪皇帝接受他们的维新思想,让国家焕然一新。这次上书啊,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公车上书”。为啥叫“公车上书”呢?因为汉代的时候啊,公家的马车接送读书人进京赶考,这“公车”就成了入京应试举子的代名词。所以啊,这次上书就被称为“公车上书”,咱们这些后人啊,一提起来就知道,哦,原来是那群橘子们为了国家大事,集体给皇上写“长信”的故事啊!



那时候啊,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俩广东佬,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整出这篇万言书。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那么简单,更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抱负的体现。于是啊,他们就想着直接递给皇上让皇上看看他们的好主意。



结果呢?他们才发现原来不是想递就能递的。得京官儿四品、地方官儿三品以上才有资格递交奏章给皇上。这俩广东佬一听就傻眼了:咱俩才是个举人,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呢!这怎么办呢?得嘞!那咱就先交到督察院吧!说不定督察院的大人们能给咱递上去呢!



督察院的那些官员们,当他们看到这份万言书时,不禁惊叹道:“哇塞!这哪是一本书啊?这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啊!”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这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大作文,心里暗暗叫苦不迭。



要知道,皇上每天都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哪有时间去看这么冗长的文章呢?而且,这公车上书的核心内容其实就只有四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所谓拒和,就是坚决不跟日本人签订那马关条约。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受到损害。



而迁都呢,则是想要把都城搬到西安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安离日本比较远啊!这样一来,日本人就算想来攻打,也会因为路途遥远而望而却步(当然,这其实只是个玩笑话,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啦)。



康有为情绪激动地说道:“听闻日本竟然狮子大开口,要求我们赔偿整整两亿两银子!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啊!就算我们不吃不喝,也得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凑齐这笔巨额赔款!要知道,咱们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区区 8800 万两而已,如今一下子要赔付两个亿,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吗?”



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说道:“与其将这笔钱白白送给日本,倒不如将其用于练兵和变法,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然后再与日本决一死战!”



然而,督察院的那些官员们一听这话,顿时瞪大了眼睛,心中暗想:这马关条约都已经签署好了,就等着皇上盖章昭告天下了,你们这些平民百姓、一介布衣,居然说不签就不签,这不是存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