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9章 阅卷(第1/2页)

王家人愁的不行,连带着张氏每日做的饭菜都变了味,王平倒是不急,他自觉答得不错。



每日早早起床,便练棍练字诵文章,有条不的学习,王平累倒时,柳夫子特地来了一次,让王平休养好身子以后,莫要懈怠,早早做好府试的准备。



王平记在心里,丝毫不敢有所耽搁,府试是在四月份,若是县试能通过,三月底便要早早去庆州府城,所以一时一刻都不敢浪费。



柳夫子对王平抱着很大的信心,这让王老头几人也心里痒痒的,既期待王平通过县试,又怕王平县试落榜,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简直坐都坐不住。



家里也突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画面,长辈们都因为县试的结果急不可耐,而王平心静止水和往常一样。



王家长辈着急的茶饭不思的时候,县衙里此时也忙的不可开交,自大宣朝第二任皇帝登基以后,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萧靖远,为了减少科举舞弊,提出了三种方法。



这首先,便是糊名制,又称弥封,指在考生完成答卷之后,考官或者专门负责之人,便会把考生姓名籍贯,



等个人信息用纸糊上或用其他方法密封住,只留下考生文章,避免某些考官因为考生身份而出现主观偏差,确保考官评卷,只基于答卷本身的文采和内容。



这其二,便是誊录制度,在考生交卷以后,便会有专人重新抄写成正文,誊录之人并不会知道答卷考生是谁,避免因为字迹和笔墨进行舞弊。



其三,便是锁院,考官在命题和阅卷期间不得出入考院,与外人接触。



此三法在朝会上,一经问世,便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不满者有之,等众人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宣皇才淡淡开口,压下争议,直接确认下来。



从那之后,寒门学子虽然很少,但也逐渐能够出现在朝堂之上。



积元县虽是只进行县试,但对寒门子弟来说,这是科举的第一步,象征着公平与希望,卫中道也丝毫不敢怠慢。



虽然不觉得,积元县城内会有人,胆大包天到冲击县衙,但依旧让程虎持刀亲自守在门口。



今年的县试统共一百多人,还有一部分在各科考试中旷考,对卫中道来说工作量并不算大,县衙内主簿书吏,县尉县丞齐上阵。



卫中道让众人看着,便亲手搅乱了答卷的顺序,又让几人抓阄抽取,才按对应了号数,进行批阅。



几份考卷批阅之后,卫中道又会进行抽查判定,有没有因为刻意而被判错题卷。



贴经试的答案大多都是固定的,批卷速度很快,只用了两天便彻底批阅完成,卫中道检查也没有问题。



算学结果也是固定的,仔细经过核对也费不了多少功夫,剩下的便是时务策和诗赋。



时务策,又被几份批成了好几堆,一堆可取,一堆下乘,一堆处于可取与不可取之间。



这种又要进行细微的把握和斟酌,一份答卷之后便是一个家庭,饶是卫中道也不想轻易下结论。



科举考卷是可以由考生进行申查的,批卷之后,在卷子末尾,考官,批阅官,弥封官,誊录官,时间年月科目,都要明确写请,若是学子对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确认。



若是有那优秀文章被评差了,考生决定上访,审查一经核实,按大宣律法,轻则渎职,重则舞弊,惩罚极重。



三日之后县衙就要公布县试结果了,现今就剩下一些诗赋批阅,诗赋题是主观题,没有明确答案,批卷众人又喜好不同。



便各自批好后,由其他考官再行批阅,最终由主判卷官排班。



卫中道手里按着一份诗赋卷,看着上面周县丞和马县尉批的双甲上,突然来了兴趣。



“你们两位,兴趣各不相同,竟能在同一篇诗赋中同时给甲上,倒是让我有些好奇了。”



卫中道捏着卷子,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