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0-40(第16/44页)

片必须由新鲜的鱼制作,在养鱼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交通运输也不方便的时候,人们吃烤鱼,蒸鱼或炖鱼,就是吃不到新鲜的生鱼片,在先秦时代,生鱼就已经被用作祭祀的供品,并逐渐成为珍奇贵重的食物,用来宴请宾客及赏赐下臣,在之后也逐渐演变为皇帝用来赏赐的美食。

从皇帝用来赏赐的美食到走入百姓家中,少不了鱼类的增产——这里说的并不是野外的鱼类,而是指养殖的鱼类。

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学会了修筑大型的鱼塘,养鱼行业逐渐发展和兴起。

范蠡所写的《养鱼经》内,就已经详细的记载了养鱼的选种,鱼池的建造和鱼池的规模等各种养鱼问题的解答。

汉朝时期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初次出现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既促进了水稻的丰收,也使得鱼肉更加鲜美,是一举两得的利好现象,鱼可以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排出的粪便还可以肥沃泥土,在游动翻动泥土的时候,还可以促进稻田吸收营养,分解粪便,是直至今日也依旧在使用的方法。

唐朝时期养的鱼种类更多了起来,包括现在我们经常吃的青鱼,草鱼,鲢鱼,都是在唐朝时期开始大规模养殖的。

不过这里要格外注意的一点便是,在唐朝时人们是不吃鲤鱼的,因为‘鲤’通‘李’,甚至在唐朝灭亡之后,直至宋朝时期,也依旧有许多文人因为怀念唐太宗,自发避讳鲤鱼。

古时因盐与油获取不易,讲究粗茶淡饭,而无论是青菜又或者是鱼类,在减盐的情况下味道都还尚可,唯独肉类——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其他烹饪方法来处理猪肉,如炖煮、烧烤或腌制等,这些烹饪方式同样能够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猪肉菜肴,但并不属于清蒸范畴,便是因为猪肉若是缺少了盐味,会变得格外难以下咽。

所以杜甫也很冤,他不是不想吃肉,而是吃不着好吃的肉。

他不喜欢吃荤腥这件事甚至还是出了名的,除去刚才提到的那首写给李白的诗,《赠卫八处士》中也写过,‘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意思便是雨夜割的春韭又嫩又长,刚烧好的黄梁掺米饭很香。

至于现在

杜甫闻了闻空气中的肉香味,擦了下口水。

嗯,真香。

可各朝代的皇帝皆在头疼,天幕这一展示,估计之后的宰牛之风更难遏制了。

但耕牛又不能让他们这么任意斩杀,之后还得想个法子才行。

世家的牛,病死老死,死了就死了,他们的牛之前也多不耕地,可百姓万万不能再因为想吃牛肉的人把牛肉的价格哄抬上去了,再把牛给杀了卖了。

卖了之后当年的年景是好过了,但之后他们的地又要怎么耕呢?

厨师长却还在吹嘘:“我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留下过一本红烧的菜谱,据说这个菜谱是隋唐时期留下来的,老古董,老方子,就是可惜——时间太久了,上面的字全都看不见了。”

这话的本意是想说他的红烧方法很正宗,没想到杜甫和李白却同时抬头:“红烧的菜谱唐朝就出现了吗?”

李世民也惊奇,毕竟他是天下之主,尽管并不注重口腹之欲,但若是有红烧的法子,他应该能够知晓啊。

大厨就是大厨,对美食的发展历程堪称了如指掌:“当然了,就算做法粗糙一点,但有酱油有糖有油,肯定有红烧的菜。”

毕竟中华民族就是吃,能吃的吃,不能吃的想办法吃。

“只是很少很少的地方才会这样做,后来红烧的普及,我们还要感谢一个人。”

苏轼正在刘姨的劝说下舀了一碗红糖大碴粥准备喝,听厨师长讲解的时候还连连点头,赞同红烧这个做法早就出现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观点。

直到厨师长念出了他的名字:“那就是苏东坡——苏轼。”

被呛到也没撒粥,而是坚强的把粥咽下去的苏轼一边咳嗽着一边摆手,体会到了之前明太祖和宋太祖的同款心情。

不是,和他有什么关系。

因为儿子上了天幕,所以一群亲朋好友都过来祝贺,并且一起观看的苏洵觉得老脸臊红。

都多大的人了,喝个粥还能呛着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